关于佛教

#读书笔记#人类简史#关于佛教# 人不分男女老幼,不仅时常受到战争和瘟疫等灾难袭击,还无法免于种种焦虑、沮丧和不满的情绪,似乎这一切都是人生难以避免的事。人类追求财富和权力,获得知识和财富,生儿育女,建起宫殿和房屋。但不论取得多少成就,却仍然无法满足。穷人梦想着要变富,有一百万的想要两百万,有两百万的想要一千万。而且就算真的有钱了、有名了,他们还是不满意,还是有无尽的烦恼和忧虑,无法从生老病死中解脱。至死,一切如梦幻泡影消失,生命就像是毫无意义的追寻。然而,这个轮回该怎样才能跳出?
一切苦难并非来自噩运、社会不公或是神祇的任性,而是出于每个人自己心中的思想模式。

释迦牟尼认为,人遇到事情通常就会产生欲念,而欲念总是会造成不满。遇到不喜欢的事,就想躲开;遇到喜欢的事,就想维持并增加这份愉快。但正因如此,人心就永远不满、永远不安。这点在碰上不悦的时候格外明显,像是感觉疼痛的时候,只要疼痛持续,我们就一直感到不满,用尽办法想要解决。然而,就算是遇上欢乐的事,我们也从不会真正满足,而是一直担心这种欢乐终将结束或是无法再持续或增强。有些人多年来一直在寻找爱情,但等到真的找着了爱情,却还是不满足。有的开始整天担心对方可能会离开;有的又觉得自己太过屈就,应该再找更好的人。(而且,我们也都认识某些人,又担心别人离开,又觉得自己屈就)。

虽然上天可以赐雨,社会机制可以提供公平正义和卫生保健,有好的运气就可以变成百万富翁,但不论如何,我们的基本心态都不会改变。因此,就算是最伟大的国王也无法避免焦虑,得不断逃避着悲伤和痛苦,也总是想要追寻更多的快乐。

释迦牟尼找到一种方法可以跳出这种恶性循环。在事物带来快乐或痛苦的时候,重点是要看清事物的本质,而不是着重在它带来的感受,于是就能不再为此所困。虽然感受悲伤,但不要希望悲伤结束,于是虽然仍有悲伤,也能不再为此而困。即使仍然悲伤,也是一种丰硕的经验。虽然感受快乐,但不要希望快乐继续,于是虽然仍有快乐,也能不失去心中的平静。

但要怎样才能让心里接受事物的本质,而放下种种欲求,知道苦即为苦、乐即为乐?释迦牟尼制定一套冥想的技巧,能够训练心灵感受事物的本质而排除种种欲求。通过训练,心灵专注在“我现在是什么感受?”,而不是问:“为什么是我?”这种境界很难达到,但并非不可能。

释迦牟尼将冥想落实在各种道德规范上,好让信众更能专注在实际的感受,而不会落入各种欲求和幻想之中。他要求信众不杀生、不邪淫、不偷盗,因为这些作为一定会让欲望如野火燎原,而一心追求权力、感官享受或财富。等到这些火焰彻底扑灭,原本的欲求就换成了圆满和寂静,称为涅槃(梵文的原义就是“熄灭”)。达到涅槃,也就是解脱了所有苦痛,能够无比清晰地感受身边的现实,没有什么幻想和幻象。虽然人们很有可能还是会遇到苦痛,但苦痛已经不再能影响他们。毕竟,无欲则无苦。

根据佛教经典,释迦牟尼本人就达到了涅槃,从痛苦中完全解脱。而在这之后他就被称为“佛陀”,意为“觉悟者”。接着,佛陀一生前往各地普传佛法,希望让所有人离苦得乐。佛陀的教诲一言以蔽之:痛苦来自欲望;要从痛苦中解脱,就要放下欲望;而要放下欲望,就必须训练心智,体验事物的本质。

对佛教徒来说,这条“佛法”就是举世皆同的自然法则,“痛苦来自欲望”这件事举世皆同,就像在现代物理里E总是等于MC²。所以,所谓的“佛教徒”,就是相信这条法则,将这条法则落实在一切日常活动中的人。另一方面,是不是信仰某个神灵,对他们来说就不是那么重要。一神论宗教的最高原则是:唯一真神确实存在,那么他想从我这里要什么呢?佛教的最高原则,则是:痛苦确实存在,我该如何逃离呢?

佛教并不否认有神祇存在,认为他们有强大的神通,能够带来降雨和胜利,然而神祇对于“由欲得苦”这条法则并无能为力。如果能够无欲无求,任何神祇都无法让人感到痛苦。相对而言,如果人有了欲望,任何神祇也无法拯救他脱离痛苦。

但也如同一神论的宗教,佛教这种前现代的自然法则宗教还是无法摆脱神祇崇拜。佛教告诉信众,他们应该不断追求达到涅槃境界,不要为了名利停下脚步。然而,99%的佛教徒都无法达到这个境界,而且就算他们一心希望最后能达到这个目标,日常生活里多半都还是追求着世俗的成就。于是,佛教徒还是崇拜着各种神祇,像是在印度的佛教徒拜着印度的神,西藏的佛教徒拜着本教(Bon)的神,日本的佛教徒也拜着神道教的神。

此外,佛教的几个教派也随着时间发展出满天诸佛菩萨。诸佛菩萨是人也非人,他们已经能够达到涅槃、解脱痛苦,但为了解脱和帮助还在轮回中的芸芸众生,倒驾慈航重入世间。所以,佛教徒崇拜的并不是神祇,而是这些已经开悟而尚未成佛的人,除了希望他们协助达到涅槃的境界,也希望他们帮忙处理一些世俗的问题。于是,我们就看到整个东亚有许多佛菩萨得负责降雨、医病,甚至还得保佑杀敌求胜,而信众也虔心祈祷,为他们焚香,献上各色鲜花、稻米和甜品。

运动中如何补充水分

跟能量补充一样,补充水分的最高水平(目标)是让体内的水分和各种电解质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换句话说,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既不能不足,也不能过量,要使得总体上保持摄入略大于消耗量。

听起来很简单,不是么?如果我消耗了2升水,补两升就好了。虽然简单,还是有个坑哦。这个坑就是这两升不能一次补,为了让体内水分和电解质保持稳定状态,假设从事2小时的运动,则应该尽量让这两升尽量平均分配到2个小时中去。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摄入必须大于消耗的前提下,使用少量,多次,提前的方法。

后面详解一些理论部分,如果没耐心,记住上面一句话就差不多了。

1)如何确定你需要多少水

每个人的需求是不太一样的,每种运动的需求也是不太一样的,另外天气和环境不同也有较大差别。

有个大致的计算公式,每消耗1卡的热量至少需要1毫升水,在湿热地区,可以随意加到1.5ml/cal. 根据自己的身体也可以往上调整。

用我自己举例,平地跑10公里,大致消耗800-900卡热量,那我至少需要补充800-900毫升的水。

2)如何分配800 ml 水

在开跑之前先喝50-100ml,然后差不多每10分钟补充150ml左右。

人感到口渴时,其实已经轻度脱水,对普通人的运动能力已经造成轻微影响,所以尽量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

3)失水的级别

轻度脱水:失水量为总体重2%,血容量减少,轻微影响运动能力。症状:口干舌燥,尿量减少,食欲下降。

中度脱水:失水4%,对运动能力有较大影响。症状:免费包括所有轻度脱水症状,附加心率加快,血压下降,体温升高。

重度脱水:失水6%,严重影响运动能力。症状:免费包括所有轻中度脱水症状,附加肌肉抽搐,烦躁不安,甚至出现幻觉。(好像信用卡等级= =*

但是,总是有个但是,跟其他能力一样,对缺水的程度的耐受水平也是可以训练的。高水平的训练可以使很多运动员在失水5%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几乎不受影响的运动能力。

4)失水的类型

失水有三种类型,等渗性失水,低渗性失水,高渗性失水。学术名记不住就别记了,但是有必要了解一下区别。

等渗:失水和失电解质(主要是钠)的比例相同,细胞内几乎不变,细胞外液(主要是血液,还有血管和细胞间的组织液)减少,细胞内外渗透压正常。

低渗:失电解质比例大于失水。汗液的主要来源是组织液[1],而组织液主要来源是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因此流汗首先影响到的是细胞外液。当身体失去的电解质比例大于水,由于渗透原理,细胞外将会向细胞内运送水分,来平衡细胞内外渗透压。有趣的是如果不是严重失水,低渗性失水由于细胞内不缺水,细胞并不会向大脑发出缺水信号,人并不会感到明显口渴,但是会头晕。

高渗:失水比例大于失电解质。与低渗相反,细胞内会像细胞外输送水分来保持渗透压平衡,人体会出现明显的口干舌燥,嘴唇干裂,严重的会休克。

了解了这个知识时候就要在补水上加一点:不要只喝白水,要注意电解质的平衡。

一些冷知识:

人不吃东西可以活很久,不喝水很容易就挂了。当人体的脂肪和糖全消耗完,蛋白质减少50%时,依然可以存活,失水超过20%就挂了。

人体的供能系统效率并不高,输出的能量只有25%用于做机械功,75%则转化成热能。在距离运动时,必须把多余的热能排出体外以维持体温。

皮肤每蒸发1升汗,带走575卡热量。正常成人一般每天摄入量在1.5 – 2L之间。

[1]All about sweat

和弦的构造

上了三周berkelee的吉他课,感觉收获也太大了,今晚2小时时间,居然把吉他的和弦给弄懂了。
以前说到诶你这个XX和弦,大部分时候是装逼用的可能,今天居然把困惑了几十年的事情给弄明白了,开心。

西方音乐的基础理论大致基于半音,全音,和弦,八度等单位,大致的分类逃不出这几样东西。
首先解释8度的概念:物理解释:每升高一个八度,声音的频率加倍。
每一个八度由12个半音组成,7个全音组成,7个全音的一种表现方式是中国音乐课教的 1 2 3 4 5 6 7 (do re mi fa so la si do),学术上成为唱名。顾名思义,每一个全音应该是2个半音,而一个八度有7个全音却只有12个半音,说明全音其中有两个距离只有一个半音,那就是7个音里面听起来有点儿怪怪并且容易走调的fa和si.

因为结构过于简单,唱名在乐器演奏中基本上用不到,与之相对的,流行音乐中,一般以音名的英文字母来表示音高,就是ABCDEFG,而在7个音中,C一般被认为是最稳定的音,所以最常见的相对音阶1234567一般是CDEFGAB, 也就是说F和C只比E和B高了一个半音。

和弦可以理解为是比全音更高的一个单位。

和弦分很多种,这里只解释一下吉他最常用大三和弦(trichord major),同时演奏三个和谐的音高发出的声音就是和弦,和弦根据它的根音(root sound)来命名,根音一般是演奏和弦的第一个音,例如吉他的低C是在5弦3品。
而对于大调三和弦的定义是:第一个音是根音,第二个音是根音加四个半音(也就是第五个半音),第三个音是根音加上七个半音(也就是第八个半音)。用C大调来举例,C+4半音=E,C+7半音=G,那么吉他的一个C大调就是CEG。由于吉他的六根弦一般可以实现两个八度,所以常见的是把吉他6根弦上所有的CEG都找出来就是一个吉他的全C大调。这里的所有CEG是只针对基本位置(base position),就是吉他的前四品。为什么是前四品,因为人只有四个能用来按所有弦的手指。

下图是一个常见和弦的按弦位置,图中1,2,3只是代表第一,二,三根按弦的手指,依次是食指,中指,拇指。让我们来看看吉他C大调的按弦图,从根音所在的第五根线到第一根弦依次为C, E, G (open), high C, high E. 有时候也会把第六根弦low E加进C和弦,因为E也是C大调三和弦中允许的音,但是如果要强调C和弦的根音,那就可以只弹第五根到第一根弦。如果有兴趣,可以自行Google一下转位(inversion)的概念,吉他一般有个第一转位和第二转位。

下图可以再看一个例子,D大调,第四弦是open D, D+4= F#, D+7=A, 那么D大调就是 D F# A 的循环。图中可以看出D大调可以从第五根弦开始弹,或者如果为了突出根音D,就从第四根弦开始谈。我们可以看出从第五根线到第一根弦依次为:A D A D F#

总结:所有的大调和弦都是以0,0+4,0+7这种规律来计算的 (假设0是根音),那么问题来了,如何确定根音+4和+7分别是多少?后面给了一张很有用的图,可以称之为吉他的半音轮(half step wheel),注意半音轮的断句在半音-轮。半音轮这张图看起来比较复杂,实际非常简单,其实就是之前讲过的,B和E没有升调(sharp),或者换个说法,C和F没有降调(flat)。长远来看,只要你记住了半音轮,加上0, 0+4,0+7,你就可以随意地构造和弦。

再提一下小调三和弦:弄清了大调,小调的规律很简单了,在大调的第一个音和第三个音不变,把第二个音变成0+3,而不是0+4,就变成小调了。 距离,D小调应该是DFA的循环,见下图D minor。

从音质看,总体上大调比较欢乐,小调比较悲伤,这里就不展开了。

L5_open_chord_assignment
常见和弦按法
L03_H-Wheel
半音轮 (half step wheel)

Kebnekaise Classic (KebClassic)登山滑雪赛

Kebnekaise Classic是以瑞典最高峰Kebnekaise命名的比赛,包括高山组和登山滑雪组两个项目,男子组,女子组和男女混合组三个组别,每年4月份在瑞典拉普兰德地区的Kebnekaise山举行,整个赛程都在北极圈内。

几年前冬季在爬Kebnekaise得时候碰巧碰到比赛正在进行,所以其实是想参加挺久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一直错过,这一届的比赛不出意外应该可以参加了。

比赛路线:

高山组和登山滑雪组路线稍微有些不同。高山组的路线技术性稍微强一些,海拔上升也相对多一些,东线有些需要via ferrata上升的路线,大段需要冰川结组保护,总共需要穿过8个冰川。KC是一个2天的比赛,滑雪组第一天上升1800米,第二天上升1450米,高山组第一天上升2700米,第二天上升2800米。

下图是一个滑雪组比赛路线图,红圈是第一日的路线,总共设有六个检查点;蓝三角是第二日的路线,总共设有5个检查点。第一天的比赛起点设在Björling冰川的东面,折向西,滑下南壁,上升至Tolpagorni (图中是萨米拼法Duolbagorni),往东滑下山谷到达STF木屋,再上升到第六点结束。第二天的起点在第一天的终点处,路线多在kebnekaise的东面,略陡。雪况如何现在不太好判断,之前的经验那个季节总体上是顶上硬壳雪比较多,冰川的部分硬冰和大坑多一些,下了冰川粉雪比较多,由于不可能用Huascaran参赛,用Broad peak粉雪的部分估计会痛苦一些,也能滑,今年再去练练用小板滑粉雪技术。

11年在Tolpagorni前。

这个比赛必须组队,最多三人,最少两人,可以性别混合,现在还是独自一人,还需要找合适的队友参赛。

 

Music production

作为一个学过通信工程,对音乐感兴趣,又对录音器材稍微有些涉猎的同学,Berklee开的这门music production的课程上起来觉得太如鱼得水了。

第一课从声音的传播开始说,振幅,频率,然后提了一下录音的基本要点,最后过了一下整个录音系统:麦克风(类型,频率,指向性,摆放位置),线材,平衡和增益,音频接口板,AD/DA转换,拾音器。一下又把整个知识体系连成一片了。

整体来讲,录音是一个输入,混合,输出的过程。

输入是把各种音源加到一起输入到系统中。我们听到的一首完整的歌曲一般由人声和伴奏组成,人声可能又可以分成主音和和声。伴奏的部分就复杂了,可能有各种乐器的声音,电子合成的声音。这些各个小部分在录音中一般称为声音轨道,简称音轨。现代的乐曲的复杂度可能达到数十甚至上百个音轨。

把这些独自收录的音轨合在一起是混合的过程,这一点上跟你在KTV唱歌区别不太大。从录音的角度来看,这个步骤首先要做的是确保各个音源的平衡,强音源和弱音源在混合之前需要根据需求进行平衡。

下图是一个GarageBand的音轨,人声位于第四轨,剩下是伴奏中的各种组成部分。网上找到的伴奏相当于是除了人声之外的虽有其他轨道的混合。

从信号转换的角度来看,录音过程大致是一个从模拟信号转换到数字信号再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的过程,当然现在很多在混音的第一步直接用现成的数字信号声音。所谓的模拟信号就是咱们人耳朵听到的信号,例如吉他或者钢琴弹奏发出的声音,而电脑对这种信号是无法理解的,而我们需要靠电脑的帮助才能完成各种声音的混合,于是这一步就需要把模拟信号转换成电脑可以理解的数字信号,就是传说中的0和1. 这个转换过程是怎样进行的呢?模拟信号是连续的,而数字信号是离散的(不连续的),那么转换过程中就需要对连续信号进行采样,当采样的数量足够大时,数字信号就可以对模拟信号进行完整的映射。这里就出现一个咱们常见的采样率的概念,例如每一秒的声音(连续)信号,我可以把他平均分成100个点,那么采样率就是100点/秒。工程学上用赫兹定义采样率。那么高音质的代表CD的标准采样率44.1kHz/s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这个是结合了人耳朵能听到的极限频率范围和香农采样定理(Nyquist–Shannon sampling theorem)计算出来的,绝大多数的人的耳朵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在20-22000Hz之间,而根据香农的采样定理,做到44.1khz就足够满足一个从模拟到数字的完整映射。用白话说科学真的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哈。

 

 

关于诺贝尔和平奖

17岁的姑娘马拉拉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引发很多讨论,有一些想法,不吐不快。

什么是诺贝尔和平奖?

假设个人对世界和平的贡献可以量化,贡献绝对值最多的人并不是诺贝尔和平奖想要找的。换句话说诺贝尔和平奖不是根据个人对世界和平作出贡献的绝对量化来颁发的。从本质上来说和平奖是一个“市场推广”工具,一个用来推广颁奖委员会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想让世界关注的话题。而今年(2014)他们想要让世界关注的点恰好是“女性”,“儿童”, “安全”,“塔利班政权”。举个例子,因为马拉拉获奖本身就是个集聚传播价值的新闻,在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你可能会顺便搜索一下马拉拉到底是谁,各大媒体都会或多或少做一些相关的背景介绍,于是和马拉拉相关的这些和平奖委员会想让你们关注的话题就会被推送到你的世界,媒体就是这么神奇。我在写,你现在在看,就是这个新闻价值的最好体现。

然后再来看看和平奖的评选机制,获奖人由挪威诺贝尔和平奖评选委员会提名和决定,这个委员会由5个人组成,而这5个人全部都是挪威人, 都是挪威国会议员,并且由挪威国会全权任命[1]。由于高度的同质性,这个委员会天生就不是用来反应全世界人民的意志的,而我们当然也无权以反应全世界人民意志来要求他们。另外由于参与评选的全部都是政客,并且是高度同质性的政客,奖项本身天生带有很强的政治出发点和背景。例如跟巴以冲突相关的获奖者可能就有10多个。

和平奖很多时候的着眼点并不仅仅在过去,还在于未来。在话题受到关注的同时,对未来产生的影响多半就会比较大。例如奥巴马的获奖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我都把奖颁给你了,你是不是得对得对和平多做点儿贡献。当然,很多时候人家根本不甩你委员会。

其他的诺贝尔奖

个人认为科学类的诺贝尔奖的意义远超过和平奖,但是对于评选过程一样有较强的主观性,而主观性又根据不可量化程度依次递增。

关于今年的和平奖

马拉拉个人对于世界和平做出的贡献可能并不比任何在世界各地从事维和,慈善,环保的人大。但是如果我们理解诺贝尔奖并不是给给世界和平绝对贡献最大的人,对于整个结果的理解也就容易的多。刨去颁奖委员会的背景,诺贝尔和平奖是一个在某个时间点聚焦大众目光的超级工具。

在瑞典申请日本签证

定了北海道滑雪行程,开始申请日本签证!

http://www.se.emb-japan.go.jp/visa_how_to_apply.htm

日本签证的网站信息做得有点差,稍微总结一下。

一、两种申请签证的类型

With Certificate of eligibility 针对长期签证申请人,需要日本国内邀请还要当地政府或者机构盖章什么的,申请短期签证的不用看了。Without Certificate of Eligibility针对申请短期签证,是咱们要看的。如果没有这个certificate,则提交一些support documents,但是奇葩的是这些support documents是啥,哪儿也找不到,根据多年申请签证经验,随便打开一个文件夹,把其他国家的模板拷过来更新一下资料,列出了一些材料

1) 护照原件Passport (in original).

2) 签证申请表 Visa Application Form [PDF]

3) 相片: 6个月之内照的相片, 大概高45*宽35mm,正面照片。

4) 很神秘的Supporting documents*, 只能按照经验弄了

– 日本行程 (Japan trip itinerary)
– 瑞典税务局证明 (Personbevis), 我一般用信息最多的那个Utdrag om folkbokföringsuppgifter。
– 前六个月工资单 (pay slips)
– 在职证明 (Certificate-of-employment)

5) 留下你的联系方式,Email和电话号码就行 A note with daytime telephone number and e-mail address.

二、递签方式

1) 通过挂号信或者快递寄到日本大使馆,地址:

Embassy of Japan
Visa and Consular Section
Gärdesgatan 10
115 27 Stockholm

2) 到时候会通知去取签证,必须本人亲自到场。使馆开门时间和联系电话:

取签证: (Visumärenden): Mån-fre 9.30-12.00, 14.00-16.00

电话时间:Mån-Fre 9.30-12.30

三、等待时间

用support documents类型是五个工作日。

拭目以待!

古希腊历史

最近把古希腊的历史串了一下,萌发了想去埃及看看的想法,在读书的过程中,有些许心得,记录下来作为参考。

在开篇之前首先得说明一个概念,就是古希腊(Ancient Greece)和古典希腊(Classical Greece)的区别,古希腊一般是指希腊的黑暗时代结束之后的古风时期(Archaic Greece, 始于公元前800年)到柯林斯之战希腊被古罗马帝国征服(约公元前146年左右),在很多分类里面,古罗马帝国统治希腊的时期也归进了古希腊的部分(约止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崩塌)。在古罗马帝国分裂后欧洲西部进入了长达500年得中世纪黑暗时代,这里的黑暗时代主要是指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基本上毫无亮点,有别于希腊的由于没有任何历史记载的前1200-800年之间的黑暗时代。而东罗马帝国在欧洲东部继续存在,并在后来被人称为拜占庭帝国,直到君士坦丁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中战死,罗马帝国正式结束。一扯就扯多了,还是回到希腊。古典希腊是古希腊历史中的一部分,主要是指雅典最后一位僭主(tyrant)被推翻(公元前510年)至亚历山大大帝去世(约前323年)将近200年时间,这段时间由于在文化,建筑,艺术,政治上的高度辉煌常常被人称道,古希腊文化也随着牛逼闪闪亚历山大大帝传遍帝国各地。
普遍认同的古典希腊历史的开端始于第一次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前776年)为开端,在此之前的希腊还出现过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克里特文明又称米诺斯文明,能让人耳熟能详的史实并不太多,不展开。而迈锡尼文明由于荷马史诗通过对特洛伊战争的描述被世人所知晓。
时期 黑暗希腊时代 古风时代 古典时代 希腊化时代 古罗马统治的希腊
年份 约前1200 – 800 776 – 510 510-323 323 – 146 146 – 公元476
事件和关键词 特洛伊战争

古希腊神话人物出现时代

荷马史诗描述的年代

第一次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民主城邦 克里斯提尼   

陶片放逐法波西战争 

 – 马拉松战役
 – 温泉关战役300 第一部)
– 萨拉米海战
300第二部)

 – 伯罗奔尼撒战争

波斯

雅典

斯巴达

底比斯

柯林斯

腓力二世

亚历山大大帝

大流士

薛西斯

特米斯托克力

列奥尼达一世

马其顿

托勒密

维纳斯

柯林斯之战

古希腊衰落

表一:古希腊历史年代表

迈锡尼文明和特洛伊之战

尽管迈锡尼并不被归于古希腊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大部分的希腊神话中出现的人物出现在这个时代,还是大致描述一下。对于迈锡尼的认识除了考古的文物之外,主要是来自荷马史诗以特洛伊战争为主线所描述的各种相关人物和事件。荷马史诗在希腊历史和文化的地位类似于中国的诗经或者尚书,是古希腊第一部史诗,通过编辑古代传说和口头文学写成的。荷马此人的存在还没有被证实,但是荷马史诗算得上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阿基里斯(Achilles), 阿伽门农(Agamemnon),奥德修斯(Odysseus) 等大家比较熟悉的名字主要出现于这个时期。在19世纪末德国业余考古学家亨里奇·施利曼(Heinrich Schliemann)成功发掘迈锡尼和特洛伊遗址之前,西方的史学界大多数认为特洛伊战争是虚构的,大多报以嘲笑的态度。但是特洛伊战争当然并不是一个为了一个美丽女人海伦而发动的复仇战争,背后的根本原因还是利益,史学界大多认同特洛伊战争是古希腊为争夺特洛伊的重要地理位置和贸易权益联合赫梯发动的侵略战争。很多时候男人们把发动战争归咎于女人,妲己褒姒又或陈圆圆之类的为此背负了太多骂名,纠其真实的原因往往是另外一回事,一场大规模长期战争的发动几乎可以肯定是需要有大规模的利益支持才有可能行程,又扯远了。不过有趣的是西方人对于海伦的态度似乎不像咱们中国人对陈圆圆之类的人归结于红颜祸水。

古希腊的各种历史基本上可以通过几场著名的大战争串起来,这些著名的战争有很多多被拍成了电影。从最早的特洛伊之战,到后来的希波战争中的马拉松战役,温泉关战役,萨拉米海战,再到伯罗奔尼撒战争。
后续—

在中国,关于大麻的刑罚

最近关于各种大麻的的新闻不断,昨儿看到陈同学被入刑事罪,顺手查了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大麻的刑罚,发现原来我国的刑法相当地科学。

跟毒品相关的行为,主要分为三类,自用,教唆收容他人,运输贩卖,在这基础上,牵扯到未成年人的,都要从重处罚。

在这三类当中,第二类和第三类无论情节轻重,均属于刑事犯罪,情节的轻重决定量刑的高低。

不知道为什么,似乎所有人都听过海洛因超过50g就死刑这个说法,这篇文章主要研究一下刑法对于大麻的处罚,

主要回答几个问题:

1)持有大麻是不是刑事犯罪

2)抽大麻是不是刑事犯罪

3)持有大麻多少算是刑事犯罪

4)对大麻相关的行为最严重的处罚是什么

刑法跟毒品相关的条目是从三百四十七到三百五十三条。刑法全文可以在这里找到http://www.mps.gov.cn/n16/n1282/n3493/n3763/n493954/494322.html

在刑法主条款中,只对海洛因做出具体的量刑规定,大麻属于“其他毒品”的范畴。以这个线索找到了一个附加条款叫做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毒品案件定罪量刑标准有关问题的解释,里面具体规定了关于大麻等常见的“其他毒品”的具体量刑。

根据这两个条款结合,基本上可以得出对于这四个问题的答案

1)持有大麻是不是刑事犯罪

根据刑法三百四十八条, 非法持有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非法持有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解析:1)如果是刑事犯罪必须满足“其他毒品数量较大” 2)在这里大麻算是其他毒品, 最高法院在《关于审理毒品案件定罪量刑标准有关问题的解释》对其他毒品量刑做了一个定量规定:第二条第二款对于较大的规定是(二)大麻油一千克以上不满五千克,大麻脂二千克以上不满十千克,大麻叶及大麻烟三十千克以上不满一百五十千克

答案:只有在持有大麻烟超过30千克的情况下,才可以定为刑事犯罪。

2)抽大麻是不是刑事犯罪

根据问题一的答案,你必须一次同时抽三十千克才能定为刑事犯罪,这个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基本上等于0么 😀

答案:抽大麻基本上不可能成为刑事犯罪。

3)持有多少大麻算是刑事犯罪

增补条款对大麻的持有量刑有三个区间,30千克以下,30-150千克,150千克以上。三十千克以下不入刑事罪。下表列出和海洛因的比较。

数量较大

数量大

大麻

< 30千克

30 – 150千克

> 150千克

海洛因

< 10

10 – 50

> 50

处罚

行政处罚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七年以上有期徒或者无期徒刑

4)对大麻相关的行为最严重的处罚是什么

如果把第三个问题中的持有改成贩卖,那在“数量大”的那个列里面的处罚就升级了,最高可判死刑。

关于陈同学的判决,应该是从重了,根据报道他持有100g左右大麻,离刑事犯罪距离还非常远,可是按照第三百五十三条判了: 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最后关于我为什么觉得科学的评论,主要是根据法律的这个量刑标准,大麻被归为毒品主要是因为含有四氢大麻酚,也就是所谓的THC,个人猜测30千克是根据THC小鼠半致死量和市场上可以买到的大麻烟的平均THC含量得出的,30千克还是略高于致死量。不过好像还从来没有出现过大麻致死的案例。On the other hand, 一次喝30千克的水估计也会死,哈。

由于鸦片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巨大消极影响,现在国家还是把大麻当海洛因来宣传,个人觉得这个有利有弊,目前可能还是利大于弊。随着大众的知识水平整体提高,将来大概会出现一个更将科学一些的宣传分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