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见闻(二)

#德黑兰街头# 德黑兰几乎没有什么可看的景点,去之前唯一熟悉的部分是来自2012年奥斯卡最佳影片Argo,中文名叫逃出德黑兰,讲述的是伊朗革命之后79-81年间美国驻伊朗使馆被革命分子占领并劫持为人质的事件。前美国使馆所在地(如今两国依然断交)现在成为超hipster的涂鸦墙,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伊朗革命也让伊朗的世俗化步伐大幅开倒车,巴列维的白色革命的内容其实跟土耳其的凯末尔非常相似,发展经济和科技,政治去伊斯兰化,差别在于凯末尔是个军事强人,不服的可以直接拍死,并且手段灵活,巴列维相对就比较不接地气完全脱离现实,导致世俗化的计划失败。图四是我第一次步入地铁站,对面清一色的黑色罩袍,讲真场景还蛮震撼的,地铁站车头和车尾设有女性专用车厢,因为我上了地铁习惯往人少的地方走,差点儿不小心走错,得亏女性车厢外面英文大大得写着women only,看来是外国人不懂规矩的多,嘿。图五是我见过最混搭的loreal。巴扎稍微逛了一下,对于中国来的盆友,一眼望去俨然是义乌小商品市场装在bazaar里,实在没啥特别的,市场里估计除了香料和部分手工艺品,90%都是中国进口的地摊货,我甚至怀疑那些机织的地毯也是中国来的,手工地毯稍大一些的一条就需要一两年时间来完成,那个价格看起来几乎不太可能。最后一张图是阿扎迪广场,意译为自由广场,argo影片出现好几次,伊朗革命期间号称史上最大的机会,夸张的说法是有有两百万人同时聚集。再说两句伊斯兰,二十世纪初,伊斯兰世界的领头羊奥斯曼帝国跟中国清末的情况很像,被欧洲工业革命创造的文明吓到(中国近的一次是小平去日本坐新干线),就是我擦一不留神世界都变这样了,那我们该咋办?伊斯兰世界对此有两个理论,1)由于古兰经学习贯彻得不够到位所以才会落后西方,现在俗称瓦哈比派,就是原教旨主义;2)科技和文化(尤其是宗教)的落后导致社会发展差距这么大,就是世俗派。不幸的是伊朗官方的政权至今还是偏向第一个选择多过第二个,但是民间,尤其是新一辈人很明显的倾向第二个选择。土耳其埃尔多安这个搞法感觉也是准备铁了心去世俗化了。如此真的庆幸中国哪怕是在最疯狂的年代目标仍然是四个现代化之类的非常正确的方向。小平日本回来后更是直接确认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并恢复市场功能,加上中国人的聪明和勤奋,国家能发展到今天这个成就着实是各种因素的合力。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