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朗峰2010年7月(1),雷暴、冰雹、暴风雪、迷路

很怀念在山中每天接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时光,一回到这嘈杂的世界,总是有种种的纷扰。

这次回来不知道为什么感触特别大,时时冒出一丝孤独感,虽然并不寂寞,probably gonna find some company soon?

回归主题,23号到达Nid d’Aigle之后,在旁边的一个小木屋整装。穿上leggings,盖上raincover,调整好登山杖,准备出发。攀岩的工具这时候都还留在包里。

今天的关键词是:雷暴、冰雹、暴风雪、迷路、打颤的牙齿、峰回路转

这时候的海拔大概在2380,我们一出发就开始下暴雨。我犯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错误,没把手套扎进袖子去,结果因为雨实在太大,在进入雪区的时候手套基本上已经湿透,这直接造成了后来手的冻伤,至今还麻木的手指,还好已经渐渐恢复知觉。雨势异常的大,大风,大雾,人在5米外基本就看不见了。阿尔卑斯山的气候多变算是比较少见的。随着我们不断的上升,在前进了半个小时之后,雨逐渐变成了冰块。小小粒的冰雹砸在身上嘎嘣嘎嘣地响。

阿尔卑斯山的道路一般是红色漆标识,走一段就能在路上看到标记,基本上欧洲成熟的hiking路线都有这个东西,不像在国内纯拼感觉。没有标记的好处是国内的穿越路线走多了户外感觉会变得比较好一些。走着走着我们俩跟一队四个德国人渐渐走在一起,到后来又加入了2个听起来像是俄语或者是波兰语的一对couple,还得亏那俩波兰人记下了高山救援队的电话才让我们度过小小一个难关。我们前进的速度算是比较快,可是风力、能见度、温度等各个条件随着海拔上升越变越差,冰雹也逐渐转变成了鹅毛大雪,最糟糕的是我的手开始逐渐失去感觉,那种冻的感觉如果想要体会可以在冬季的斯德哥尔摩把湿的手放在地上5分钟看看,估计能接近体会到那感觉。我们大概知道在3300多米的地方有一个refuge,可是没多久大学就掩盖了所有的标记和成型的道路。我还有个大问题就是出发的时候fleece jacket没穿上,我跟Thomas出发前还讨论这问题,到底先穿抓绒还是直接goretex冲锋衣,没想到还真遇上了。抓绒夹克不防水,但是保暖好些,冲锋衣到了高山肯定会冷,到时候脱下冲锋衣加抓绒就是件很麻烦的事了,会瞬间损失很多热量,还是有一定危险度的。可是两件一起穿又嫌太热。后来因为强降水没有选择就只能先穿上冲锋衣了,到时候要加抓绒速度快点儿就成了。

海拔继续上升,温度继续下降,我很清楚地感觉到身上的夹克逐渐变硬,整件冲锋衣居然在我走路的同时几乎结冰了。忽然想起神雕华山之巅那一段,说有两种情况会雪落到身上不融化,一个是内功练到最深处,另一个就是人死了。当时心里就有点儿犯怵,我这穿在身上的衣服结冰是什么情况。这时候的手已经是真正的麻木不仁了,完全没有任何感觉,又不敢停下来,停下来超过30秒就会冷得不行,毫无选择,只能一直前进。

正当我们都觉得何时才是个头的时候,在一处碰到了一个非常小的避难所,是一间小木屋,这个小木屋的出现瞬间打败了我们继续前进的意志。结果龌龊的事情发生了,木屋的门居然是锁着的!!!人的心理就是很奇怪,一口气可以撑很久,但是一旦松了那口气,就很难再提起来。大家都躲在木屋背后觉得不走了,要是不行就用冰镐打破窗户进去冻一晚也比冻死在外面强多了。Thomas和我脸脸相觑,之前预计的情况还真的发生了,在极端寒冷的环境下脱下冲锋衣加上抓绒衣。可是那似乎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了,长久之计还是换上抓绒衣比较靠谱。比较雷人的是我的手根本一点儿知觉都没有了,拿衣服,套衣服,拉拉链,这些平常根本不可能是问题的问题居然这个时候都变成了要命的问题。我大概花了2分钟才把抓绒夹克穿到了身上。手套脱下来的时候手的颜色俨然是紫色的,猪肝紫。

换衣服的过程真是要命,身上的汗蒸发,又没有足够的热量,换好衣服之后全身就开始打颤,牙齿忍不住发出咯咯咯的敲击声。然后手套再带回去的时候死活戴不上,因为五只手指没有知觉,总是把2只甚至3只手指塞进手套一个指头的位置,两只手套居然花了好几分钟才戴上去。虽然手套是湿的,可是还是要比完全裸露在空气中要好很多。这跟掉海里救生衣的保暖作用是类似的道理。

折腾完衣服手套后,我们觉定不能再走了,一是根本不知道路在哪里,二是实在是太冷了,第三个就是这间上了锁的小木屋,成了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实质。正当我们决定破窗而入的时候,波兰人打通了高山救援队的电话,告诉他们我们的位置。神奇的是他们说我们就在Tete Rousse,一个大型的refuge附近。问题是我们根本不知道在哪里,能见度3m的情况根本就是盲人摸象。后来天气放晴了之后一看还真是,越过一个小型冰川就是Tete rousse,天气好的时候甚至能看见,也就是十几二十分钟的路程。

累了,明天接着写。

0 Replies to “勃朗峰2010年7月(1),雷暴、冰雹、暴风雪、迷路”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